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提升我校育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形成我校全员育人工作的体制和特色,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我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协同育人机制。学校通过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等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导师,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为学生的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为每个学生的学业进步、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将“传道”与“授业解惑”统一起来,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变为“人生成长导师”。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二)拓展全员育人渠道
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核心、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全员育人的渠道,积极发挥学校家委会作用,广泛吸收社会育人资源,壮大育人导师队伍,建立健全“多位一体”的联合育人模式,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三、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业、心理、品行、生活、人生成长等各方面的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育性原则
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注重人本性、渐进性、系统性、双向选择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三)个性化原则
善于发现、研究学生在智能、兴趣、性格、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导,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思想引导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处理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学业辅导
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业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指导学生自主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心理疏导
通过个别谈心、座谈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受导学生心理状况,疏导学生不良情绪,化解学生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和烦恼,激发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意识,培养学生拥有阳光心态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生活指导
经常性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配合家长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自制、自主、自理能力。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德育处牵头组织督促各级部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小组。各级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开展全员育人工作。确定公布各班级育人导师名单,通过师生互选为班级中每名学生配备育人导师,明确导师职责和学生义务。导师单个育人周期原则上为一学年。
平望实验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振华
副组长:朱顶峰 吴晓强 孙惠芳 钮建平
组员:6个年级组长和德育处成员
(二)建立育人档案
建立导师育人工作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记录育人工作过程和实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等。导师根据受导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学业成绩及原因、品德行为缺陷及原因、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制订发展措施。对每月的表现和每次考试成绩进行逐一登记并分析对照。
(三)谈心辅导汇报
导师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导师要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四)完善家校联系
充分形成教育合力,最大程度提高教育效果。导师要主动接待家长来访、电话或信件等多种形式,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并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并将家访和家长会情况记录在导师工作手册中,有据可查。
(五)导师职责
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成长向导是每位导师的基本职责。
1.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合理选择科目、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志向做出科学的选择,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自觉接受中学生生涯规划通识教育结合自身对专业的理解和对职业的认知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对专业的认知和对职业的体验,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5.协助班主任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自觉树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通过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6.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导师要主动接待家长来访、电话或信件等多种形式,了解并回应家长诉求,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探求教育方法。参与班级家长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
(六)受导学生义务
1.服从班主任基于双向选择和综合考量而进行的导师分配。
2.与导师坦诚交往,彼此尊重,互相信任;主动做好阶段发展分析,定期向导师汇报。
3.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恳请导师分析自身状况,谦虚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
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
2025.9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平小举行德育导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