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师育韵第23期 | 爱润成长:一位“调皮鬼”的蜕变之旅
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 钱佳妹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古灵精怪的“小发明家”
开学初,班里来了个让人“头疼”的小家伙——小豪。他仿佛一枚永不停歇的小陀螺,在教室里旋转出无数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观”:铅笔和胶带在他手中瞬间变成“冲锋枪”;一次性筷子在竹片上飞速转动,小手通红也不停歇。“我在学贝尔钻木取火啊!”他脸上满是自豪的光芒,仿佛正点燃人类文明的第一簇火苗。
上课时他更是“业务繁忙”。课本上苏轼的儒雅头像被剪下,与霍金轮椅上的睿智形象对调;气质卓然的李清照,硬是被他添上几笔成了“妖魔鬼怪”。最绝的一次,他伏案疾书,神情专注如雕刻时光。我悄然抽走他垫在书本下的白纸——一幅手绘二维码赫然在目,线条精准得令人咋舌!他仰起脸,一脸纯真:“老师,您要扫一扫吗?”那一刻,我啼笑皆非,心里却隐约触到一缕异样的光。
小豪的“探索”很快超越了纸张边界。作业本上那半面惊心动魄的黑色墨迹,源于他“灵机一动”把墨水灌进了修正带。我问他为何如此,他满不在乎地耸耸肩:“好玩呗!”训诫之后,作业本干净了,他却把战场转移到了脸上——蓝黑墨迹如抽象画,红笔勾勒的“胡须”更令人啼笑皆非。六年级的孩子脸上如此“浓墨重彩”,实属奇观。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课堂上。我正板书,转身却撞见一张堪比“包公”的小黑脸!全班瞬间寂静,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哄笑——始作俑者竟还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待我强压笑意板起脸平息风波后,他翻开语文书,内页整面被铅笔涂得漆黑如夜——答案不言自明。可这看似胡闹的孩子,偏偏有着水晶般的聪慧:课堂难题抛出,一片沉寂时,他总能在最短时间给出惊艳答案,思维敏捷如闪电。
然而这份天赋并未带来同伴的喜爱,作文里他永远是“捣蛋鬼”和“破坏王”的代名词。无论批评还是嘲笑,他都一副刀枪不入的无所谓模样。这让我既欣赏又无奈:聪明如他,寻常的惩戒如同隔靴搔痒。
家访揭秘:被宠爱的“小刺猬”
小豪的种种“奇行”,像一团迷雾缠绕着我。为了寻得破雾之钥,我走进了他的家门。家访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小身躯里藏着一个被爱密密裹紧的世界。从小体弱,母亲与外婆便筑起一道无原则宠溺的高墙。父亲偶尔想管教,话未出口便被温柔地“隔离”。这无微不至的爱,虽护得他周全,却也无形中纵容了他的随心所欲,使他如一只浑身带刺却又不知如何收敛的小刺猬,在集体中横冲直撞。
这份洞察并未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却如暗夜中的微光,让我看清了他奇异行为下那颗渴望关注与表达的心。我明白了,训斥的斧刃劈不开他自我保护的硬壳,他需要的,是另一把钥匙——一把能开启理解与信任的钥匙。
一次破壳之旅与默默守护的成长
契机在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悄然降临。小豪又一次在课堂上“大显身手”,成功吸引了所有目光,打断了我的讲解。那天,积累的耐心几乎耗尽,我板着脸,第一次用异常严厉的语气将他“请”到教室后门边,面壁思过。终于能清静授课了,然而当我抛出一个颇有深度的问题时,教室里却陷入一片长久的沉默。就在这寂静中,后门边上忽然传来一个清晰响亮、直指核心的回答——正是小豪!我心中微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走过去,让他的身体更板正地面对墙壁。
中午吃饭,有学生悄悄拽我衣角:“老师,小豪一口饭都没吃。”我望向他,那张常涂满色彩的小脸此刻低垂着,故意视而不见。不一会儿,又有学生跑来报告:“老师,小豪趴在桌上哭了!”这消息如一道微光穿透迷雾——这个面对批评总满不在乎的小家伙,竟哭了!我深知,那层坚硬外壳下柔软的心,此刻终于露了出来。时机到了。
饭后,我带他来到办公室。刚问“为什么哭”,他竟委屈得像个迷路的孩子,泪水汹涌:“你不喜欢我,你讨厌我!”那指控带着受伤的颤抖。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开学到现在,我一直针对你?”他用力点头。“你错了,”我直视他湿润的眼睛,“我不讨厌你,相反,老师很喜欢你。”他猛地抬起头,满眼惊愕与不信。
我接着说:“你的聪明,你的悟性,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这是老天爷赏你的厚礼。你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充满了灵气,老师怎么会忍心扼杀它?我从不担心你的成绩,初中、高中,你只会越来越出色。可我担心的是,你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
我顿了顿,声音更柔和也更郑重:“所有真正有成就的人,靠的不仅是聪明,更是好的习惯和一颗懂得尊重与体谅的心。问问你自己,课堂上那些‘发明’,打断了老师讲课,打扰了同学们思考,对他们公平吗?你理解力强,可能很轻易懂了,那别人呢?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课堂去思索,也需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去消化。”小豪的头深深低了下去,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压抑的抽泣声。这一次,沉默不再是抗拒的盾牌,而是思考的重量。
谈话末尾,我拿出那本精心准备好的《科学真有趣》递给他。“送给你。”他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这正是他心心念念想拥有的书!我看着他惊喜的样子,微笑道:“老师真的喜欢你,别让我失望,好吗?”
自那日办公室倾谈后,小豪的奇思妙想依然如春日枝头的嫩芽般蓬勃生长。不同的是,课堂上多了一个安静倾听的身影;他那双乌黑的瞳仁里,依然闪烁着古灵精怪的光芒,却多了一份珍贵的沉静与自律。偶尔,我们目光相遇,他会冲我腼腆一笑——那笑容里,有被懂得的暖意,也有悄然生长的责任。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事业,爱的温度,需要智慧的护航方能抵达心灵深处。每个孩子都是一枚独特的种子,有些种子被硬壳包裹,需耐心等待春雨浸润;有些种子表面布满尖刺,却包裹着最甜美的果实。为师之道,便是以理解之光照亮他们的天赋,用规则之绳引导他们的方向——因为真正的爱,是看见那墨点之下的星光,是相信每个被爱浸润的生命,终将破茧成蝶,找到属于自己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