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湖悦读 · 师韵|领读者第11期:寒露凝霜 秋深静读
日期:2025-10-03 09:56:57  浏览量:0

寒露悄然而至

秋意愈发浓厚

天高云淡,

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一种悠远而宁静的美

在季节转换之时

正是沉下心来

细细品味书香的好时机

 

   十月的风带着寒露轻拂过林梢,深秋已至。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沉淀与反思的时刻。在这个金秋时节,不妨于繁忙中抽个时间,拾起一本好书,沉浸在墨香之中,跟随本期的四位“领读者”,在文字与音韵中拥抱最美的清秋。

 

共读书目:《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第一章4-6节)

 

阅读心语

   阅读于我,是一次深刻的启蒙,这份启蒙藏在无数个具体的瞬间里。比如深夜备小学数学课,卡壳在“如何让孩子理解抽象的面积公式”时,翻到教育类书籍里“用生活场景具象化知识”的案例,突然想到可以带学生用卡纸拼剪长方形、正方形,那一刻的豁然开朗,让我真切感受到书籍像位睿智老友,在耳边轻声指点。

 

阅读感悟

   阅读《教学主张》一书,让我豁然开朗。书中深入剖析了教学主张与教学流程、活动、方法、策略、风格、特点之间的关系,让我明白教学主张才是统领这一切的“灵魂”。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以往我常把教学方法、策略当成独立的“工具”,比如为了讲透“除法”,只想着用实物演示等,却没思考这些方法是否契合自己“让数学贴近生活”的教学主张。这本书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它让我明白,往后备课不能再“头痛医头”,要先锚定自己的教学主张,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为它服务,这样数学课才能更有灵魂。

 

 

共读书目:《教育琐话》(33-54页)

 

 

阅读心语

        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享受。书籍是我们通往外面精彩世界的大门,我们可以在文字里找到只属于自己的世界,沉浸在字里行间,也是很好的休息方式阅读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难得的宁静与美好。阅读还可以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阅读感悟

        读这部分的《教育琐话》,作者褪去教育理论的晦涩,用平实话语拆解教育本质。他不谈宏大概念,只聚焦课堂细节——比如教师如何用一个提问点燃学生思考,怎样在批评中保留孩子自尊。这些小事戳中教育痛点:我们常追求“教出成绩”,却忽略“教会成长”。文中对“耐心”的强调尤其动人,提醒教育者慢下来,看见每个学生的节奏。文字中没有说教,却像与阅读者对话,让人重新思考教育里“人”的分量,也懂了好的教育从不是灌输,而是用心守护每一份可能。

 

共读书目:《美好的容颜》(24-56页)

阅读心语
   阅读于我而言,就像是黑暗中闪耀的灯塔,能让我在迷茫中坚定前进的方向,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读儿童心理学,如同破译孩子心里的密语,能明白他们提出每个问题时背后藏着的动机和期望;再看语文教学论,就像拿到一把能拆开文章的钥匙,能看透每篇课文里藏着的语言艺术和背后的人文故事。

这些书让我不再只盯着“教知识”这点事:讲童话的时候,能理解孩子与故事里角色的共情;分析古诗的时候,能把千年前的文化温度带给他们。其实读这些专业书,不是为了照抄现成的方法,而是自己心里有了谱之后,把课本变成孩子走向世界的桥。


                           阅读感悟
   研读学习任务群相关论述,方知其并非简单的任务叠加,而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范式革新。核心在于以大单元为锚点,打破知识点的碎片化壁垒,将零散的语文要素编织成有机整体。  
   实施的关键,首在精准把握各任务群特质——或重语言运用,或侧思维发展,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要着力教学转化,避免理论悬浮: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从课堂互动到评价反馈,皆要指向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这要求教师从“教材执行者”变为“学习设计师”,让任务群真正成为连接课程标准与学生成长的纽带,让语文学习扎根生活、生长能力。

 

共读书目:《走,我们去做好教育》(第讲)

 

 

阅读心语

   翻阅教育类书籍时,我总在字里行间寻找照亮课堂的光。专业阅读于我,从不是机械的知识堆砌,而是与教育先贤的隔空对话、与教学实践的深度碰撞。读《给教师的建议》,我学会用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品《教育的智慧》,我懂得用创新激活课堂的活力。每一次阅读,都是对教育初心的叩问与坚守,让我在备课、授课的琐碎日常里,始终保有专业成长的热情与方向。

阅读感悟

   阅读这些文字,我深深感受到银河小学将文化融入教育的每一处细节。从“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的办学愿景,到物化于境的校园环境——日晷、节气石、北斗七星命名的楼宇,以及充满人文气息的经典人物路名,无不体现出对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双重培育。而“银河语录”“教师发展共同体”“星评价”等举措,又让文化植根于心、彰显于行。这所学校真正做到了以文化立校,让师生在浸润式的文化环境中,既追求卓越又保持个性,既凝聚集体又绽放自我,这样的教育,充满了温暖与生长的力量,也为我们展现了文化如何成为学校的灵魂,滋养每一个生命的闪光。